本片又译作《党同伐异》,是D.W.格里菲思最具创作野心的作品。由于受到《国家的诞生》惊人卖座的影响,格里菲思遂再接再励拍摄一部场面更大,内容更有深度的影片。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动用了二百万美元的制作费,拍摄成片长220分的巨片(原版长480分)。可惜本片在1916年9月于纽约公映时,并没有受到预期的欢迎。本片所以卖座失败,原因很多,最主要是格里菲思在本片所采用的故事结构太复杂,导演手法已超越当时观众的接受能力。加上主题过于严肃,其中提倡的宽容和反对暴力的论调跟当时美国的高昂参战情绪引起冲突,因此未能受到普遍欢迎。不过,人们却不能否认这是一部电影艺术上的不朽杰作。《忍无可忍》由四段不同时代发生的故事组成:巴比伦的没落、耶稣基督的受难、法国的圣巴托罗米宗教大屠杀,以及二十世纪初美国的劳资冲突。格氏描述他自己的构想:“四个大循环故事好象四条河流,最初是分散...
Mtime网友:这个题材,做成这样,真的很不容易了。尤其是,影片在影像上非常有特点,大量的特写镜头、跟拍、手持,以及碎片式剪辑,营造出强烈的恐慌与不安感。这种情绪,其实就是角色在片中的情绪,它以影像的方式,最直接延伸给观众。
丢豆网网友:一个好的导演,是会调教演员的,知道演员的优势在哪里。《党同伐异》像极了一道来自异域的夏日甜品,虽然不是主菜的配置,但却也有着勾人的独特风情。坦白说,最初的确是冲着大卫·格里菲斯 导演的名号看的,毕竟人家讲故事的功力摆在那里,但一开始就入了坑也是我怎么都没料到的。
豆瓣网网友:放在豆瓣语境下,是部时至今日终于拍出来的美国 “高分剧情片”。拿现实题材拍商业类型片,社会意义摆在那,群戏也处理得相当不错。对美国 而言,这样的电影多一部是一部,走一步是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