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春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吉林四平与国民党军队展开鏖战。一批批从前线撤下来的伤员,由于得不到及时救治,死在了后方。面对因救治不及时造成的巨大部队减员,时任东北民主联军卫生部长的孙仪之得到司令员黄克诚的允许,在纵队前线指挥部所在地、一座废弃的教堂里建起了战地中心医院。 建在教堂的战地中心医院相对安全,但在大批的伤员面前,缺衣少药又成了最紧要的问题,尤其是缺少会做手术的医生。在请示首长后,孙仪之决定从被俘国民党人员中抽调医生。孙仪之的决定,受到了来自医院唐院长和柳医生的反对,但在孙仪之的坚持和现实面前,一批包括石坚、曾三民在内的国民党被俘医生被编进了战地中心医院。 起初的顾虑被孙仪之的真诚消除后,石坚、曾三民等人走上了手术台,缓解了医院医生缺乏的局面,挽救了大批的伤员。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次,在抢救一名从前线抬下来的、血肉模糊的战斗英...
Mtime网友:这个题材,做成这样,真的很不容易了。尤其是,影片在影像上非常有特点,大量的特写镜头、跟拍、手持,以及碎片式剪辑,营造出强烈的恐慌与不安感。这种情绪,其实就是角色在片中的情绪,它以影像的方式,最直接延伸给观众。
丢豆网网友:一个好的导演,是会调教演员的,知道演员的优势在哪里。《四平保卫战中的白衣将军孙仪之》像极了一道来自异域的夏日甜品,虽然不是主菜的配置,但却也有着勾人的独特风情。坦白说,最初的确是冲着安澜 导演的名号看的,毕竟人家讲故事的功力摆在那里,但一开始就入了坑也是我怎么都没料到的。
豆瓣网网友:放在豆瓣语境下,是部时至今日终于拍出来的中国大陆 “高分战争片”。拿现实题材拍商业类型片,社会意义摆在那,群戏也处理得相当不错。对中国大陆 而言,这样的电影多一部是一部,走一步是一步。